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45年,占地面积760亩,收录20850名烈士英名,现存烈士骨灰39个,陈列烈士遗物119件,建有烈士墓279座。其中,著名烈士墓14座,安葬着胶东特委书记理琪、胶东行署主任王文、山东军区一级战斗英雄任常伦、胶东十三团团长夏侯苏民等革命烈士。
陵园内现有各种纪念建筑物311处,主要有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堂、烈士名录永垂千古塔、烈士芳名塔等。陵园1977年11月23日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5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45年,占地面积760亩,收录20850名烈士英名,现存烈士骨灰39个,陈列烈士遗物119件,建有烈士墓279座。其中,著名烈士墓14座,安葬着胶东特委书记理琪、胶东行署主任王文、山东军区一级战斗英雄任常伦、胶东十三团团长夏侯苏民等革命烈士。
陵园内现有各种纪念建筑物311处,主要有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堂、烈士名录永垂千古塔、烈士芳名塔等。陵园1977年11月23日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5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45年,占地面积760亩,收录20850名烈士英名,现存烈士骨灰39个,陈列烈士遗物119件,建有烈士墓279座。其中,著名烈士墓14座,安葬着胶东特委书记理琪、胶东行署主任王文、山东军区一级战斗英雄任常伦、胶东十三团团长夏侯苏民等革命烈士。
陵园内现有各种纪念建筑物311处,主要有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堂、烈士名录永垂千古塔、烈士芳名塔等。陵园1977年11月23日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5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胶东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栖霞东部牙山国家森林公园前怀的英灵山上,是为安葬、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在胶东大地上的20850名烈士而建。陵园建设始于1945年春,这里山色秀丽,如黛如案,整个山体如同一把巧妙的太师椅,气象清新,神韵超群。山上树木茂盛、绿荫葱葱,有雪松、银杏等100多个品种。陵园坐北朝南,由中、东、西三路组成,是一组由纪念塔、纪念堂以及烈土墓、碑、亭等组成的建筑群。园内各种纪念建筑物311处,其中著名烈士墓14座。具有代表性的有胶东特委书记理琪、胶东区主任公署主任王文、战斗英雄任常伦等。这些建筑物造型别致优雅,气势宏伟雄奇,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胶东革命烈士陵园是我国建园较早和规模较大的烈士陵园之一。198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民政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于1993年4月,位于纪念塔、纪念堂的中轴线上(纪念广场前),高10.55米。铜雕左侧的母亲石雕,高2米,单腿跪地,左手掩面,右手献花。
建于1946年秋至1947年春,位于理琪墓前甬路东边。塔高9米,上面刻着3342位烈士英名。其中团级2人,营级15人,连级70人,排级106人,班级468人,战士2086人,政府工作人员269人,群众团体298人,有一部分是解放战争初期牺牲的军政人员28人。
夏侯苏民,山东省蓬莱市大辛店镇兴村人 1938年2月参军,同年入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军分区参谋长、第十三团团长等职。由于作战英勇,善于指挥,曾先后受过6次嘉奖。1946年10月10日,在高密城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27岁。1947年春,胶东军区追授夏侯苏民烈士"胶东军区战斗英雄"光荣称号,而他的家乡也以他的名字更名为夏侯村。
英灵山南麓主要安葬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烈士,烈士墓区分布在英灵山的三条主干道旁,多安葬于1946年前。山路间错落分布着部分革命景观文物。理琪生前曾任胶东特委书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员。理琪墓建于1945年,是陵园的主墓之一,位于纪念塔和纪念堂之间。墓高2.5米,用花岗岩石砌成八棱形,顶部由 12 块弧形石砌成圆顶。原葬于文登崔家口,1945 年迁至陵园。
张连珠,山东文登人,1932年入党,1935年任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是胶东“一一·四”农民武装暴动的总指挥,也是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创始人。1935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四),在“一一·四”农民武装暴动中被捕,12月18日被敌人杀害。张连珠就义后,残忍的敌人把张连珠的头颅挂在文登城门上示众,当作抓捕共产党人的诱饵,致使张连珠遗体未能及时收敛入土,后经党组织多方查找始终没有下落。1945年建园时,建塔委员会决定为张连珠烈士留出一块空地。2014年,陵园修建了张连珠碑,以兹纪念。2009年,张连珠被选入“山东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解文卿雕像建于2013年12月。解文卿,山东莱西人,从小父母双亡,是党的关怀让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使她从小就萌发了革命思想,渐渐懂得了穷人要翻身求解放,就要跟着共产党,打地主、斗恶霸,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她16岁时被选为村青妇队长,在解放高密、平度、掖县等战斗中,她带领青妇队员组成女子担架队,运送伤员,被胶东军区授予“支前模范”。1947年2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村妇救会长。同年8月,为了挽救无辜群众,面对敌人,解文卿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最终在经受各种酷刑后,被绑在树上活活烧死,此时解文卿刚满18岁。2009年,解文卿被选入“山东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民主亭又称英雄亭、群英亭,1945年修建,位于纪念塔和英雄墓之间的陡峭巨石之上,与东岭上的胜利亭遥相对称。八根石柱支撑着上方红色的琉璃瓦,亭内设八角石桌,有八个石凳,寓意群英集会。
任常伦铜像建成于1945年,位于英灵山的山顶。任常伦生前曾获山东军区的一等战斗英雄称号,是当时所有胶东百姓的骄傲,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945年陵园修建时,胶东区委、胶东军区等决定为任常伦烈士塑造一座铜像,当年7月7日,一座2米高、2.5吨重的任常伦铜像铸造成功。这座全身戎装的铜像,是靠勤劳勇敢的胶东人民点点滴滴捐献铸成的,至今历经70多年风风雨雨,已成为胶东人民缅怀先烈的历史象征。
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是英灵山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英灵山山顶,塔高21.37米,寓意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塔身用960块巨型花岗岩石组砌而成。纪念塔于1945年8月15日竣工,恰是日寇投降之时。塔身上的建塔序文中写着:他们时时不忘群众,并依靠群众,而又教育和提高群众,他们视群众如父母,如手足;他们保护群众利益如同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他们与群众的关系,如血肉,如家人。总之,他们的生与死,言与行,都一切为着民族解放,一切为着人民利益,因而他们的一切都成为我们的榜样。在山上还有两座与其同样性质的纪念塔。一座是位于陵园东岭南端的烈士名录永垂千古塔,建成于1946年,塔高8.5米,塔上刻着11792位烈士英名;另一座是它位于理琪墓前甬路东边的烈士芳名塔,建成于1947年,塔高9米,塔上刻着3342位烈士英名。三座塔上镌刻的名字加起来,就是整个烈士陵园纪念着的20850名先烈。
胜利亭建于1945年,位于纪念塔和王文墓之间。由五根石柱支撑着五角石顶,亭内设五角石桌。全亭为岩石结构,寓意胜利永恒,万古千秋。
王文是胶东区行政公署主任。王文墓建于1945年,位于陵园东岭胜利亭与烈士名录塔之间。墓高6米,由106块弧形花岗岩石分十七层组砌而成。王文烈士原葬于文登爬山,1945年迁至陵园。
于克恭(1907-1940),山东省乳山市崖子镇地口村人 1933年入党,1934年任中共牟平县委书记。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入狱。"七七事变"后获释,重返胶东,参加了天福山起义,后任胶东特委民运部长、胶东抗日自卫团总指挥。1939年,任东海特委书记兼东海军分区司令员。1940年4月中旬在林村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3岁。于克恭墓建于1964年7月,位于陵园东岭。
名录塔,全称烈士名录永垂千古塔,1945年冬至1946年春修建,位于陵园东岭南端,塔高8.5米,塔上刻有11792位烈士英名。其中团级29人,营级73人,连级319人,排级615人,班级1220人,战士7382人,政府工作人员285人,群众团体1869人。著名烈士有于绍意、王士奎、王仁齐、王立春、王明京、王思奎、王炳良、王斌、王锡名、曲显明、仲魁吼、任书竹、阮志刚、孙恒元、李克丘、宋云甲、张伯均、张黎、陈乃俭、邵长田、林克敬、林基森、郑耀南、郝品贤、胡旺奎、姜战士、隆昇训、魏效聪等。
英雄墓又称“三英墓”,建于1945年,位于陵园西岭,是三位著名战斗英雄的合葬墓。中为“山东战斗英雄任常伦同志之墓”,东为“胶东劳动英雄王彩春同志之墓”,西为“胶东爆炸英雄王克山同志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