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在会上发布了《中国虚拟现实应用状况白皮书(2018)》,首次提出VR产业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对我国VR应用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推出中国VR产业地图2018,开创性地建立了VR产业发展指数评价体系,为我国VR产业从小众向规模化应用发展指明路径。VR时代正在来临,必将推动青岛,乃至全国、全球虚拟现实产业向前迈出坚实的一步。
在解读《白皮书》时,王爱华指出,我国的VR产业正处于初期增长阶段。《白皮书》首推中国VR产业地图2018,涉及重点企业数量达500家。在我国VR产业分布中,重点企业分布在北京等12个省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青岛、成都和福州等地成为我国VR产业发展的热点地区。
《白皮书》建立了VR产业发展指数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包括专项政策、专业人才、科研实力、产业生态、规模应用;二级指标包括政策数量、资金支持、科研机构、高校专业、龙头企业、重点实验室、知识产权、投融资规模、产业链布局等。基于各地VR产业发展指标加权评价,其产业被划分为两大类型:ICT(信息、通信、技术)优势型,即传统信息通信产业生态较为完善,依托成熟的配套体系、均衡的人才环境、良好的城市吸引力,创新创业特点突出,如北京;VR优势型地区,即依托本地骨干企业长期的布局和发展,在VR产业发展中具备先发优势,VR成为本地ICT产业的突出特色,以单点带动全产业生态发展,在产业发展指数的某些指标上优势突出,如青岛。
我国的VR产业链主要涉及内容应用、终端器件、网络通信平台和内容生产系统等细分领域。《白皮书》指出,目前,我国VR产业生态已初步建立,近眼显示、感知交互、网络传输、渲染处理与内容制作等关键技术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我国VR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高质量内容匮乏,用户购买成本高、安装设置复杂、使用移动性受限,用户体验感不强等问题。下一步,我国要加速Cloud VR(云化虚拟现实)落地,解决VR产业发展过程中用户体验、终端成本、技术创新与内容版权等领域的问题;通过“VR+”释放传统行业创新活力,使VR技术向生产与生活领域渗透,促使VR从小众化应用迈向规模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