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技术的革新,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不仅能给制作者提供更为开阔的创作空间,也能让观众感受到更为真实、丰富的影像。8月26日,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式举办“5G时代,电影的发展与变革”主题论坛,共同探讨全新的技术环境与未来发展趋势对电影市场的影响。技术的提升永无止境,同时也给电影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01
激发新消费需求
电影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背后,离不开技术层面的升级,并从拍摄、制作、放映等多个角度实现新的变革。回顾2010年电影《阿凡达》在国内上映时,不仅引发一票难求的现象,还带动了3D电影的观影潮。现阶段,电影技术已进一步升级,其中正在上映的电影《八佰》是第一部全程采用数字IMAX摄影机拍摄的国产电影,未来将登上大银幕的电影《唐人街探案3》同样也采用了该拍摄技术。
伴随5G时代的来临,VR等技术也将广泛应用,这在从业者看来,传输技术、数字技术的升级总会带来高清革命,也将带动电影的内容、制作进一步升级,并向超高清方向发展。而VR、AR、MR等虚拟技术在电影内容制作、放映方面会被更多应用,5G技术具有的大宽带等特征会使得云端影院越来越可行,终端设备进一步成熟。
面对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各方从业者也已行动起来。本月初,奥斯卡院线与联通公司签署了5G影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通过5G技术将电影发行放映和宣发的传统模式进行智能化升级,如打造未来影院的无人化,将影院植入直播、电竞、游戏等更多运用场景等。与此同时,北京海辰亿华科技有限公司则正在研发新一代影院LED放映设备,该设备可实现替代传统以硬盘拷贝的电影发行模式,并进行4K、8K、高帧率、HDR等高技术规格的电影放映。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与内容逐渐融合,推动电影生产的创新革命,拓宽传播和接受的途径,比如在线的云端影院等。此外,新技术不断发展、融合,会进一步拓宽受众和市场,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使商业模式得到拓展。”
02
技术升级倒逼内容制作优化
技术的升级在为观众带来更好观影体验的同时,也倒逼着内容创作者们快速、全面提高制片质量。
导演李安表示,“拍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时,我发现在3D和2D的影像中,演员表演看起来不一样。在3D影像中,演员的表演一方面不能那么夸张,另一方面也不能很平面地表演,因为平面和立体所带来的效果不太一样,观众通过画面能够更为真切地看到演员内心里有没有东西,所以演员的表演方式必须要更精致、更含蓄,内心也要层次更丰富,要能够一层一层地表达出来。此外,演员在无意识状态里透露的捉摸不定的内容,也会被摄影师捕捉下来,所以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
不只是演员表演、拍摄画面,后期特效以及音效等更多方面,也在随着技术升级而要求内容创作者进一步提升制作标准。以科幻电影为例,众所周知,该类作品并不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类型,但只有相关技术达到一定标准,能够花费足够的资源,才能创作出优质的科幻大片。而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的上映以及被认为是国产科幻电影的代表作,背后离不开电影技术的提升,并推动创作者借此内容质量。
而在音效方面,电影人也在技术层面不断摸索。以杜比实验室为例,该公司提供的杜比全景声以及杜比视界受到不少从业者的青睐。而在今年的奥斯卡奖中,所有获得最佳音响效果和最佳音效剪辑提名的影片均采用了杜比全景声,同时9部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电影中有8部采用了杜比视界或杜比全景声。
电影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形成和完善具有先决性意义,在导演黄志勇看来,“电影艺术的出现无论在时间上还是逻辑顺序上都晚于技术,它被技术所规定或决定。某一项技术的发展,对于艺术的推动作用巨大,对于电影形式的转变起着重要影响。电影从胶片到数字的转变,便是技术革命下的体现,3D电影的推行,更是将传统意义的二维平面电影形式向三维立体式的转变,提升电影画面的逼真性。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画面清晰度得到很大提升,对于电影更好地表达叙事有着重要意义。”
03
人才与资源之间亟待建立
有效对接机制
近年来,我国也在加大对电影人才的培育,不仅专业院校持续培养各个方面的人才,电影节、电影公司也在通过自身的力量实现人才扶持与培育,并给予扶持资金、宣传流量等行业资源。
以北京国际电影节为例,自第二届开始创立的项目创投后,便通过打造集“培训-评选-扶植-洽商-孵化-追踪-展示”于一体的平台,将优秀电影项目与电影产业链要素进行对接,孵化具有市场潜力的电影作品。此外,阿里影业、优酷、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巨人网络等也已共同启动A计划,并面向全球范围年龄45岁以下的电影从业者(包括不限于导演、编剧、制片、演员等),为全行业发掘、培养顶尖人才。
与此同时,国内也在与海外市场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沟通,以获得更为先进的经验。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科学院大学培训中心此前已与好莱坞电影学院进行合作,双方联合办学并开设电影创作、影视表演、电影摄像、图片摄影、剧本创作、影视制片、纪录片、后期制作设计、职业艺人、中外明星高端定制课程等专业课程。此外,影视公司也在强化与多方面的沟通与对接,以实现优质内容的输出。
黄志勇认为,目前国内并不缺乏基础设施和市场资源,同时每年也会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但在资源与人才之间,往往缺乏对接的桥梁和通道,如果能够通过电影节以及各类扶持计划的推出,打破中间的壁垒,便能实现真正的人才培养,保证后续既有更多优质内容的供给,也能有技术的持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