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一年一度的世界VR产业大会,可能很多人已经忘记了科技行业还有VR这样一条赛道。作为在消费端许久没有声音的产业,一届企图让VR“产业化、商业化、规模化”的大会,其更多的意义,也许仅仅是在于提醒人们VR行业依然在前进。
确实,VR并没有消亡,甚至有传言苹果等一线大牌也将入局VR行业,但是参考目前中国VR行业的成长路径来看,中国VR产业想要真正改变世界,需要的大概不仅仅是开启自嗨模式。
我国政府之所以大力采购VR相关设备,主要基于两点诉求:1是现实性需求,2是长远战略。
尽管VR设备的整体表现目前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其可以呈现三维画面的产品特性,又决定了其在教育、医疗、军工等领域会有独特的价值。
2016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表示,全国中小学校应筹备成立虚拟现实(VR)实验室。而根据2016-2017年度公开数据来看,政府采购的VR相关设备中,用于教育领域的占比达到了75%。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时,我国政府正致力于抓住任何可能腾飞的产业以及相关产业链。2018年年底,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即致力于从政策层面推动VR技术的发展。
从整体来看,中国VR产业依然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只是这一空间完全被“固定”在特定需求之上。显然这不符合正常的商业规律,谁都知道,温室中的树苗长不成参天大树。VR产业亦是如此,放下自嗨,多点儿关乎底层技术上的奋进,早日从对政府的极度依赖中走出来,去面向真正的消费者市场,只有到那时,VR在中国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产业。